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

與成功有約 (你以後一定會這樣,百分之百一定是我說的那樣,聽我的准沒錯...)


心得與看法:
一開始覺得這個演講可能與自己之前聽的都差不多,教我們怎麼去學習還是如何做把一件事做完。但是一剛開始就發現了有些許的不同,我說不出哪裡不同,但是接著跳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演講者的問題讓我們陷入一段沈思他問了我們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正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從小到大都是被限制在一個框框裡面,所以大家想的答案幾乎都差不多,自己也認為自己的答案非常八股無法跳脫出常規思維,然而看到答案的時候不禁嚇了一跳,覺得自己怎麼會如此淺薄,不管在任何方面都顯得自己很不足。所以小時後教育家們說的那套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此刻顯得非常可笑,也真正顯現出我國教育的失敗之處,但是更令人無力的是,我們從小被要求學才藝還是任何特長只為了出社會好找一份工作,這令我想起暑假在幼稚園教數學的時候,小朋友玩的遊戲是平板電腦還有手機,整個禮拜不斷的在上專業科目,我不禁思考,這是現代孩子該有的童年嗎?為什麼不能像我們以前在家裡看著電視玩著塗鴉簿開心的過每一天?
然而演講到中間,講者又問了一個問題,伯樂與千里馬哪個重要?我的答案是:把自己變成一匹千里馬,則能吸引到欣賞自己的伯樂,繼而去尋找下一匹千里馬。但是問題來了,要如何把自己變成千里馬?該具備什麼能力?要有什麼人格特質?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在不同人生階段所需要的條件都不一樣,但是我自己覺得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不管在任何時刻都需要保持著野心,這樣才能推動自己上進。
所以在演講完之後深深覺得自己需要精進的地方很多,認為自己在面對未來非常的無知,需要專業能力但是自己真的比得過人家嗎?需要廣大人脈但是在面對社會上的每個人,要怎麼去建立自己的人脈?要怎麼去保護自己不被別人賣掉?要怎麼去面對現在低薪風潮還可以在大城市安然度過?我想這些就需要好些時間來慢慢面對這些問題,畢竟對自己來說成功的第二條件是對自己負責。若努力去試了,即使因為這樣摔倒也沒關係,因為If God didn’t give you what you wanted, it’s not because you aren’t worth it, it’s because you deserve even better. ”.

人生順序:

1.家庭經營
2.人生健康管理
3.工作與事業機會
4.理財
5.進修學習
6.人脈關係
7.社會服務

不管如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家庭第一,再來是健康。其實只要這兩個維持的好,後面的人生順序都不是問題,因為沒有的家庭跟健康,人生得一大半意義都失去了。


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除了投影片所需的那些能力(國際觀…etc.)之外,覺得還需具備人文素養還有社會關懷。

 謝謝副總用心看待我們每一份報告,還給予我們很多好的意見。作為一個晚輩最重要的事聽聽長者或別人的意見,雖然每個人覺得幫助的成分都不盡相同,但是我覺得這次演講時在學很非常多東西,這些是課堂上老師不會教的,也需要自己去外面歷練過後才會得到的,但現在有長者告訴自己未來的路可能會怎麼走向,甚至也有一些必定會有的過程我們都可以提早預知,能有這樣的福份實則不容易也很難能可貴,而不是像一些長輩常常跟我們說的『你以後一定會這樣,百分之百一定是我說的那樣,聽我的准沒錯...』之類的話語,雖然長輩都是為了我們好,可是卻缺乏著一些說服力,然而我們年輕人也想去試試自己的能耐到底如何,所以常常一跌再跌。可是當長大了之後年紀再大了點之後,是不是也漸漸走入大家口中的既定人生際遇?也真的非常謝謝系上安排了這樣的講座,讓自己在想事情的時候能在想得更加深入更加實際。
    我現在在補習班教國中生,我常常被主任罵,原因是因為我想用自己的方法讓他們更加理解理化這個科目可以怎麼去讀,照我的方法我可以保證他們考上名校高中,而且學到的東西是以後可以銜接可以活用的,但是主任罵我的原因就是在我太理想化了,學生要的只是分數成績,家長在乎的也只是成績名校,但是沒有人在乎學習本來就該一步一步而非填鴨式教學,只想靠關鍵字和解題技巧拿高分,但是學到了些什麼卻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就因為我們自己一路這樣學上來,覺得從國中到高中是一段瓶頸,高中跟大學根本就銜接不上,真的很希望他們能夠踩著我們血淋淋的教訓換個讀書方式,或者可以不要那麼拘泥在成績跟名校,但是學生跟家長的眼睛似乎都只關注著這兩件事,但是卻忘了學習應該是很快樂的而不是覺得痛苦。所以自己覺得這是現在教育的通病,光靠自己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卻很無能為力但卻也只能妥協,偶爾用自己的方式去教他們使他們對學習這件事不那麼的排斥了。也好希望他們這些教育者家長及孩子可以聽聽看副總的講座,這是我自己切身體會到的一些事情,雖然看起來很微不足道,但是我覺得可以深深的影響到自己,我也很想跟副總您說謝謝你,你是我的貴人,真的很幸運能擁有這樣再次改變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